 在過去的幾年里,中國汽車市場結束了蓬勃發展的“黃金十年”,整體增長趨勢放緩,逐步進入“微增長”時代。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 市場競爭環境將更加成熟 ,隨之而來的以"反壟斷法"為代表的市場法律監管層面越來越完善,最終促使市場競爭業態的"多元化"及"多樣化"將飛速發展。同時,隨著國家對于汽車市場的整頓步伐明顯加快,反壟斷調查以及行業法律法規的修訂與頒布使廠商和經銷商面臨前所未有的合規風險,且對汽車行業的競爭格局影響深遠。
廠商渠道壟斷遭重罰
為促進汽車市場公平競爭,國家發改委等執法部門對汽車行業壟斷行為展開大規模調查,并屢次開出億元巨額罰單。2015年9月,廣東省發改委對東風日產壟斷案作出行政處罰,罰款超過人民幣1.2億元,對廣州地區17家經銷商罰款1912萬元。目前看來,汽車行業反壟斷將很有可能成為常態,對未來行業運行的規范起到重大作用。對于廠商來說,被長期詬病的整車零配件價格壟斷、強制壓庫、搭售非暢銷車型、限制跨區域銷售等廠商行為都有可能面臨反壟斷處罰。而隨后實施十年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也即將面臨修訂,此次修訂可能會從法規層面動搖廠商長期強勢地位的基礎。
經銷商橫向壟斷被禁止
經銷商零售層面也開始受到反壟斷監管要求的關注。我們注意到一系列針對經銷商之間共同限定新車銷售和售后等業務最低價格,以及收取PDI手續費等問題進行查處并處以沒收所得及高額罰金的懲罰措施??梢灶A見,未來國家將通過頒布法律法規繼續加強對中國汽車市場的監督和管理,經銷商若忽略對相關政策的解讀,將承受更高的合規風險。
流通領域競爭加劇
反壟斷以及正在修訂中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將可能減弱廠商對整車、零配件價格、區域銷售控制。而2014年9月十部委聯合頒布的《關于征求促進汽車維修業轉型升級提升服務質量的指導意見》推動消除汽車后市場原廠配件和售后維修技術保護等行業壁壘,促進售后市場競爭。最終,經銷商將在整車、售后都面臨激烈競爭。
受訪者認為,近期來看,產業政策對前端銷售市場的影響最大。反壟斷調查引發多品牌廠商主動下調整車和零配件價格,廠家對跨區域管制的放松也將加劇跨區域經銷商之間的競爭,新車、零配件利潤空間將進一步壓縮。長遠來看,后市場壁壘的逐漸降低,會極大促進配件零售業以及快修行業的發展,因此經銷商在目前不完全競爭條件下維系的零配件及售后維修的高利潤未來將難以持續。另外,在產業政策對廠商和經銷商關系影響方面,多數受訪者認為依托相關法律法規的進步,長期來看經銷商將擁有更多話語權。
德勤中國卓越汽車經銷商服務總監張旭東認為: 中國汽車行業目前的品牌授權制度是在行業發展初期流通領域運營能力不成熟的情況下一種必要的行業約束。而隨著中國汽車流通領域的進一步發展,業態的多元性及多樣性是保持市場充分競爭的必要條件。只有在充分競爭的市場,產業鏈的運營效率及終端需求的滿足才能得到充分的提升。因此,品牌銷售管理辦法的改革及行業反壟斷監管將有力推動中國汽車流通領域競爭業態的多元性及多樣性發展。其中一方面使經銷商自身的銷售及售后業務得到多元性發展,同時另一方面也使其受到其他多樣性渠道加入的競爭。因此經銷商的運營將面臨“危、機”并存的挑戰,經銷商的運營模式需要從傳統的“產品導向”轉變為“服務導向”,從“時點利潤導向”轉變為“客戶價值導向”,強化經銷商自身高效的客戶需求感知及服務體驗優勢,從而提升其中長期的盈利能力。
當前面對反壟斷的合規風險,主機廠商需要及時對現行經銷商網絡管理政策、零售激勵策略以及區域管理政策進行全面的自我核查,同時對經銷商日常銷售流程、售后流程及個人信息隱私管理的規范性進行重點關注。另外,主機廠在反壟斷環境下需要積極思考新車銷售、售后服務及零配件等方面新興渠道及運營模式的建立。對零配件廠商而言,面對零配件渠道多元化,如何進行銷售渠道規劃及在多銷售渠道模式下的定價策略等問題將是管理層的重點關注領域。
|